为何日本国内的“小孩房大叔”激增?

为何日本国内的“小孩房大叔”激增?

最近日本兴起的自造词“小孩房大叔”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所谓“小孩房大叔”是指工作后仍住在父母家里的中年单身男子,包含了一定的讽刺意味。

那么,随着“小孩房大叔”人群的激增,这是否会影响日本发展呢?

在日生基础研究所的天野馨南子女士新著的《用数据解读〈终身不婚社会〉》一书中,便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说。

如今,日本的“不婚主义”渐成常态,终身不婚率(即50岁时还未结婚的人群比例)更是飙升不停。

据2015年日本人口调查,每4名日本男子中便有1人“50岁时还未结婚”,而在同等条件下女性的未婚比率则为七分之一,从这段数据中可以看出男女差异甚大。

而在1990年,男女性的未婚比率分别是十八分之一和二十三分之一,二者差距并不明显。

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为什么不结婚的男性越来越多呢?长此以往下去,“小孩房大叔”会不会也越来越多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点一点剖析,为大家解答。

■是不想结婚,还是不能结婚?

相较于女性,男性的未婚率会更高些。10年前流行起的“草食系男子”,对结婚不感兴趣的“不婚主义者”的男性虽不在少数,但抱有这样想法的人似乎也不少。

但是,在对18~34岁的年轻男女做兴趣调查时,截至2015年有结婚意愿的年轻男女所占比达90%。事实上,在过去30年间,这个比率并未有太大变化。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也了解到,激增的人群可能不是“不结婚”,而是“结不了婚”。还有不少人认为原因出在“长期经济萧条”上。

提起“结婚育子”,人们脑中最先浮现的就是“花钱”,那现实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没钱”不是问题的原因!

2014年民营专家集团进行的民意调查中有这样一则提问,“你认为终身不婚率攀升不停的原因是什么?”在回答者(包含已婚人士)中 ,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工作环境(收入)不好”,也就是说“因为没钱,所以结不了婚”这样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可是,调查数据却另有玄机。在关于“维持结婚生活的最低家庭年收入”的这一问题中,调查对象转移到了20~50岁的未婚男女或已婚男女,结果却出乎意料。

认为最低家庭年收入需要“超过400万日元(约26万元)”的未婚人士占66.1%,已婚人士占48.6%。由此可以看出“未婚人士比已婚人士对最低家庭年收入的要求更高些”。

相较已婚男女,未婚男女更看重“结婚后的高收入”,如此以来他们或许就会感到焦虑。此外,遭受单方面施压,被要求“男性收入必须支撑起一个家庭的支出”的人会更容易焦虑。

在日本,双职家庭越来越多。据厚生劳动省的调查,孩子在29岁以下的家庭中“平均从业员”有1.43人。简单来说,就是夫妻二人不再单单是一人工作,另一位也外出工作补贴家用的家庭也不少。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家庭都是依靠男性收入为生的。随着专职主妇(夫)的逐渐减少,有双职想法的家庭可能也会越来越多。顺带一提,在2017年日本国民生活基础调查中,70%的18岁以下的孩子和60%的6岁以下的孩子的母亲都有职业工作。

那么,为何在“不能结婚”的人群中,男性的比例更大呢?

这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点是相较于女性,男性对待“婚姻生活”更加冷静些,而女性则是早早就做了准备。

2015年日本人口调查显示,20~24岁中有近90%的女性没有结婚,25~29岁中的未婚率达60%,在30~34岁时未婚率缩小至30%左右。而30~34岁的男性则是有近半数还处于未婚状态。

第二点是“年龄差”的问题。

大多数人都认为“男性不需要怀孕生小孩,就算推迟结婚也没问题”,但是根据事实统计,“第一婚夫妻二人的年龄差超过7岁”的家庭仅占全体的10%左右。也就是说,35~39岁的男子和20岁左右的女子结婚或许还有希望,而40岁左右的男子和30~34岁的女子结婚的仅占10%,可以说是十分“稀少”了。

当然,可能性也不是零,只是特别少见。男性若执着于年轻女性,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结婚的概率就更低了。

■“再婚男性”在女性群体的受欢迎程度,是否会导致“剩男”出现?

第三点是由女性缘爆棚的男性引起的“独占”。因男女未婚比率的差异,出现一夫多妻制自然是情理之中。可当一位男性同时有多位妻子时,“剩男”这类群体就出现了。

在日本法律中并不承认一夫多妻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位男性是可以和初次结婚的女性多次结婚的。这类受女性欢迎的男性被称为“人气再婚男”,他们不断和初次结婚的女性结婚就会导致未婚男女的人数差异越拉越大。

在此又不得不提起之前说过的“小孩房大叔”。“小孩房大叔”是在网络上的俗语,广义是指“工作后不离开父母,仍住在儿时的房间的未婚中南男子。”

虽然也有“小孩房大妈”,但似乎网络上对“小孩房大叔”的抨击会更多些,网上也有不少发声道其中的不公平。但说归说,如今未婚男性人数已经远超未婚女性已成了事实。从客观上来看,比起“小孩房大妈”,人们可能更难忍受“小孩房大叔”的存在。

孩子始终无法脱离老家独立起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和父母同居的好处“多多”。例如,孩子工作后仍和父母住在一起,共三人,按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计算方法,一人生活需要开销的100万日元(约6.6万元)只需58万日元(约3.8万元)就能解决。

再加上能拿退休金的爷爷奶奶,共五人生活的话,每人的开销只有45万日元(约2.9万元)。因此比起一个人生活,和父母住的性价比会更高些。

除了经济方面的优势,餐费或打扫、邻里交往等都可以交给父母解决,对孩子来说这其中的好处自然不少。但是,因“结婚后在家就会有诸多不便”,大多男女结婚后都会选择“搬离老家”。

■母亲对儿子扭曲的“爱”是元凶!?

此外,在2016年进行的兴趣问卷调查中,父母对子女“何时结婚”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其中,希望子女在“25~29岁前”结婚的父亲最多;而母亲则是希望女儿在“25~29岁前”结婚,儿子在“30~34岁前”结婚(占40%左右,排名第一)。

但之前我们也提到过,30~34岁中和同年代结婚的未婚女性只有30%左右。那么,将年轻女性和结婚年龄差考虑进去时,以第一婚为目标的男性在婚姻上的出现年龄差的形势更为严峻。

造成“小孩房大叔”的元凶之一便是母亲的思想意识,她们固执的认为“男子结婚晚于女子也没什么关系”,在数据中就能表现出这点。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最近的孩子因父母的溺爱,无法脱离父母的保护”,但事实上孩子的独立意识相较从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本文来自网络,本文观点不代表知日本立场,知日本仅提供信息展示。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知日知日
上一篇 8月8日 21:17
下一篇 8月8日 21: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