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老农匪夷所思的问题,解读真实日本农村,对我国有何启发?

结合在日本研学期间的专业所学和见闻感受,笔者在头条号写了一系列关于日本农业的文章,引起了较为热烈的反响,在评论里,讨论的触角延伸到日本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但是,在其中绝大多数的观点看法与日本的实际状况有出入。作为现代农业的典范,日本在农业生产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响应2020年有关政策号召,助力脱贫攻坚,补齐三农短板具有借鉴参考意义,但参考和借鉴首先要基于客观认知。

日本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无处不在的“村八分”,让日本农民在享受农协“全方位照顾”之下,又有哪些无奈?日本老农对中国匪夷所思的认知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发?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在日本研学期间,与日方学者的交流,对日本乡村的实地探访以及与日本农业生产者的交流,对以上问题进行客观剖析,目的是还原笔者认知里的真实日本农业和农民,同时为关心和致力于中国“三农”发展的人士提供参考。

由日本老农匪夷所思的问题,解读真实日本农村,对我国有何启发?

一、从日本老农匪夷所思的问题说起

按照安排,笔者在日本长岗有一系列的去农户家实地探访的机会,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番茄栽培户,管理者是年仅7旬的腼腆夫妇,女主人害羞,打了个招呼后就进屋了,男主人带领我们去他的番茄大棚,大棚有数栋,有一半正在进行土壤消毒,另一半正处在收获的末期。

土壤消毒是在农林推广普及课的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的,陪同的日方专家介绍了所采取的土壤消毒方法和效果,随后老农介绍自己的番茄品种来自美国,属于甜度较高的风味型品种,在销售很受消费者欢迎,并介绍自己的利润情况。

即将离开的时候,他摘了几个番茄(中国市面上很常见的红色小番茄)给我们品尝,然后盯着我,满怀期待的问我,口感怎么样。说实话,比起来日本水果带给我的惊喜,日本的番茄真的乏善可陈,甚至难于国内超市里的“花生柿子”的口感相媲美。

由日本老农匪夷所思的问题,解读真实日本农村,对我国有何启发?

中间为那位老者,左侧为陪同的日方专家,右侧为翻译

但不忍让他失望,我还是恭维了几句,他很开心,但接下来的话却让我匪夷所思又哭笑不得:“你们中国也有番茄吗?”。他问的很自然,看不出有歧视或嘲笑的意思。我说:“有”。听到翻译转述后,他却对我的回答将信将疑。但是他本能似的自然反应却让我心崩溃。

但是,我很快就把心里状态调整过来了,因为,之前在新潟农业大学交流的时候,我还被问到过:“中国也吃大米吗?”

这激起了专业之外,我对日本农民农村深入了解的兴趣,我想知道他们频频问出这样令人大跌眼镜的话的原因是什么。

翻译是在日本生活30余年的上海大姐,通过她,以及之后与新潟各地的农业工作者的交流,我对这些貌似奇怪的问题背后的日本农民和农村也有了更多认知。并意识到,日本农民的这种认知,根植于日本农民的生活和生产状态。

由日本老农匪夷所思的问题,解读真实日本农村,对我国有何启发?

二、日本农民生活和生产状态

1、日本农民生活状态掠影

  • 30年如一日的平静乡村

不同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方方面面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伴随着经济的疲软乏力,日本农村几乎三十年来没有发生多少改变。上世纪日本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为防止大量人口流入城市造成农村空心,日本按照与城市相同的标准修筑道路、修排水渠等公共设施,这些设施经久耐用,因此,彼时日本乡村规划建设已经成熟成形。

为稳定乡村人口,通过高额农业补贴,日本的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了城市居民(农民年均合人民币49万、城市则为31万)。日本的职业往往具有家族传承性,在农业领域,也是如此,水稻、蔬菜、水果生产者往往不会轻易变更栽培作物的种类,这种稳定不仅体现在年际间,甚至还体现在代际间。

因此,在传统和政策的引导下,日本的农村和农民都基本上是30年如一日的平静。

由日本老农匪夷所思的问题,解读真实日本农村,对我国有何启发?
  • “村八分”下的集体观念

活力往往离不开个性张扬。而日本是一个集体主义极强的国家,这不仅体现在处处可见的公司职员的皮鞋、西裤、白衬衣的标配衣着上,更体现于农村的“村八分”。

“村八分”总的思想是要求村民的言行服从集体。具体来讲,在每个家庭都不可避免,但自己又不能独立完成的事务上,比如:婚丧嫁娶、水灾火灾、房屋修葺,祭拜法事等,通常需要村民协助共同完成。但如果有谁的行为规范脱离集体框架,冒犯了集体,就会被处以“村八分”,即除了丧葬和火灾之外,其他事,村里人概不出手相助。

这是在日本农村广泛存在的约定俗成的村规,也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环境下,日本人的生存之道。

因此,村民把遵守规范、个人服从集体看的十分重要,为了在灾难频繁的条件下生存,没有人会轻易冒犯集体,这就形成了集体主义观念,也是造成日本人“守旧”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日本老农匪夷所思的问题,解读真实日本农村,对我国有何启发?

2、日本农民的生产掠影

  • 专注

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化,家族的土地需要沿袭,继承家业的思想不仅在日本的家族性公司里面得以体现,在日本的农村也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笔者在新潟农业大学做交流的时候,曾问及日本学农学生毕业五年后从事本专业的比例数据,日方给出的数据是85%以上。

这一数据远高于国内,我深究其中原因才得知,这些选择农学专业的学生,本身就肩负着将来要继承家庭农场的使命,这种稳定的传承也是日本在农业种植的格局上,具有较高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也是其产生农匠精神,并且使“精品”农业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 省心

日本95%以上的农民都是农协会员,农协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在农业生产上的指导帮助,其影响几乎贯穿于会员生活的所有方面,在笔者与新潟农协官员交流的时候,他们形容对农协会员从生到死的方方面面都会提供保障。

因此,在农协的保障下,日本农民可以非常省心的安心与农业生产,而在农业生产上所有的环节,农协都会制定计划与预案,甚至对生产者年龄和身体状况作出评估,并给出耕种面积大小等方面的指导建议,在生产环节,农民所要做的就是切实执行每个环节既定的方案,在收获的时候,农协会直接上门把产品运走。

由日本老农匪夷所思的问题,解读真实日本农村,对我国有何启发?

这种方方面面的在既定规范内执行和实施的稳定状态,让日本农民(其实不止农民,公司职员也是这样)不用去思考更多的问题,这也导致日本人在遇到突发状况,或者既定规范之外的情况时,往往缺少应变能力而不知所措(笔者遇到过因为预定的两个小时的安排,在不足一个小时结束,日本专家满头大汗,不安地频频问翻译:接下来我们应该怎办?)。

  • 省力

上世纪60年代初,日本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建设造成农村劳动力的急剧流失,使日本政府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下大力气支持农业机械制造公司根据日本各地耕地的特征,针对性研发并推广门类丰富的农业机械,不足十年时间,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就已经普及。

高度机械化使日本农民的体力负担得到最大化解放,而且,日本农民在高度计划性和机械化的保障下,耕种单位面积内的水稻、蔬菜等作物都可以具体量化到小时(比如“越光米”优质产地,完成1千平米的水稻生产,需要20小时),一个辖域内的农业生产需要多少劳动力保障才能维持都有具体的数据(比如笔者所到的新潟县,每年如果少于180个新农民流入农业生产领域,其正常的农业生产力就会出现衰退)。

由日本老农匪夷所思的问题,解读真实日本农村,对我国有何启发?

三、日本老农问出令人匪夷所思问题的原因

综合以上的分析,就不难窥见日本人对中国农业认知偏差如此之大的原因:

1、认识误区与关注点不同

日本社会近30年的“原地踏步”和既定规范下缺少变化的生活内容,使之潜意识里以为,中国社会也如他眼里的日本社会一样缺少变化。

也许你会问他们不上网不看新闻吗?但事情的另一面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全盘西化”了的日本,崇尚的是欧美,而很少关注中国,这就类似现在的中国人很少会关注巴基斯坦或老挝这些国家的情况类似。

2、媒体片面引导

基于各方面的原因,日本媒体国内报道中国的时候,也是报忧不报喜。也就是说日本民众从媒体上认知到的中国,不但少而且片面。

不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政府官员和年轻一代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们接触到的中国更为客观真实,对中国这些年取得的成就也深为触动,并着力研究中国的变化发展,笔者遇到过不少年轻学者(包括农协和新潟农林部门工作人员)在努力的学习中文并不失时机的向笔者询问中国农业的相关状况。

3、没有深入了解的必要

而另一个日本农民对中国缺乏基本认知的原因在于,日本农民在官方和农协的协助下,他们的生产生活都是有良好保障的,他们不需要了解更多也可以生活的很好,在这种安逸的状态下(其中也有年龄普遍偏大的因素),他们没有去了解中国农业生产生活的必要。

由日本老农匪夷所思的问题,解读真实日本农村,对我国有何启发?

四、中日农民比较分析与启示

1、中国农民的“博”和日本农民的“专”

在生产管理上,中国业已形成的生产模式,决定了较之于日本农民的“专”,中国的农民是长于“博”的多面手,现在虽然这种生产模式在生产效益低和农村人口减少,并逐渐老龄化的背景下,面临升级转型的迫切压力,但不可否认,现有的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激发了中国农民的创造力和生产积极性,适应中国的国情,并推动了农业的高效生产,因此我们不能只用现在的眼光评判这一模式的好坏。

2、日本农协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象下的另一面

日本农民虽然享受来自农协“全方位、无死角”的指导帮助,除了生产本身之外几乎不用操什么心,但是,这种“呵护”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其“扼杀个性化”的特点也显现出来。

具体来说,日本农协之所以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原因在于,通过把控生产的各个环节,日本农协可以从中攫取巨大利润,比如种子、化肥、农药的同意采购赚取价差,比如农产品统一回收销售实现对供应市场的垄断,从中赚取巨大利润。日本农民从产品本身获得的收入只占到其总收入的一半不到,而且一旦有自己想法,想摆脱农协话,就会遭遇类似“村八分”一样的惩罚,一方面会被周围农户以脱离集体而被“另眼相看”而且,还会被农协想方设法打压。

由日本老农匪夷所思的问题,解读真实日本农村,对我国有何启发?

富良野因脱离农协被喷了除草剂的网文甜瓜

比如:在北海道的富良野,有农场主看到互联网潜在的价值,于是脱离农协,将自家产的农产品通过直播进行销售,并卖出1亿日元的销售额,利润远远高于直接卖给农协,但是这家农场很快出现供水、供电等问题,最终,6600个即将收获的网纹甜瓜,被打了除草剂而毁于一旦。最终农场主通过众筹才度过难关,但日本网友的舆论导向却有最开始的同情,转变为“幸灾乐祸”的嘲讽,原因是:谁让你脱离集体了呢!

相比之下,我国的农民受到的约束就要小的多,而只要经营管理意识跟得上,在当下网络时代,选择的途径要多很多。

结语

如果说日本农民的平静但让我匪夷所思甚至有些崩溃的问话里,体现的是日本农民对中国的认知的严重欠缺,那么相比之下,中国农民不论是生产还是生活等方面对外界的认知和学习意识都要主动,都要强出很多。

而且走在日本的乡村,与迷人的乡村环境形成显明对比的是,放眼望去常常的街道上屈指可数的行人,以及沿街鲜有人问津的商店,用“暮气沉沉”形容日本的乡村毫不为过,但是中国的乡村和农民追求美好生活而展现出的活力,远非日本可比肩。

2020年有关政策已经发布,“聚焦脱贫和补短板”成为焦点,日本在“三农”问题上有诸多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地方,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在学习之前要对自身的优势有清晰认知,不盲目自大更不妄自菲薄地客观了解,才是学习吸纳并有效助力“脱贫补短板”的科学态度。

本文来自网络,本文观点不代表知日本立场,知日本仅提供信息展示。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知日知日
上一篇 3月16日 22:37
下一篇 3月16日 22: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