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社会中人们喜欢“较真”


为什么日本社会容易“中毒”人们被较真的减分算法摧毁

为什么日本社会中人们喜欢“较真”

所有的失败经历,都对你的成长有帮助

人只要在工作,就会不小心犯错误。

。“把14点的预约错当成了(下午)4点”、“在重要的会议上迟到”、“弄错了订单量的位数”……

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听错、记错等情况。除了这一类失误以外,没有达成指标或者目标时也可能对自己感到失望。

此时如果觉得“自己不行”而长时间消沉的话,就容易再次犯错误。该如何摆脱这个恶性循环呢?我觉得“积极地思考事情非常重要”。

为什么日本社会中人们喜欢“较真”

说到底,人只要活着就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婴儿也是在跌跌撞撞中学会走路的。积累失败经验,才能慢慢地成长。虽然情况和年龄不同,但对于大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工作中的失误一定会帮助自己成长。

但是,不能积极面对失误的人就要一个人反省了。为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只要注意不重蹈覆辙,多数情况下都会有所改善。此时最重要的是认识到“错的不是‘自己’而是‘行动’”。

就算做的事情有错,也不能代表你这个人有错。自己身为人的“秉性”和“行动”是两回事。该改正的是行动。虽然不能轻松改变自己的秉性,但行动却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找出了失败的原因并制定了对策,就不必再耿耿于怀了。相反,如果责怪起了自己的秉性,就很难从恶性循环里挣脱出来了。

极端的自我否定并不会产生任何价值。不用多说,人都有各自的长处,不能只看到缺点。

但是,日本人的国民性导致大家的目光集中在了“负面”部分。

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日本也是拥有“避免不确定性”这种文化的国家之一。很多人想极力避免不知何时何地会发生的不确定性情况,不喜欢“和平时不一样的事情”、“紧急变更”、“意外事态”等。这暗示着日本文化就是排斥、厌恶失败或错误的。

为什么日本社会中人们喜欢“较真”

晚点几分钟也不被允许的日本铁路“日常”

比如说去参加某个晚会。在日本,大部分情况下晚会的起始时间都是事先定好的,但在海外几乎不会这么做。

另外,日本的铁路交通时刻保持紧张状态,连几分钟的晚点也不被允许。大家对于遵守时间这一点非常严格。在这样要求100%安全确切的社会中生活,每个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绝对不可以有失败或失误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示,极端想回避不确定性的人,或者是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低的人,很容易陷入不安或患上抑郁症。因此,也有因为过度放大自己的失误而深度厌恶自己,最终造成心理疾病的病例。

跟个人喜好无关,一直被“避免不确定性”文化影响的日本人,才更需要养成前文所说的积极思维方式。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注意到的另外一点是日本人中有很多“完美主义者”。在工作中,非常多的人都是以100分为目标在努力。不拿满分就说明自己不行,这种减分计算法无疑就是消极思维方式。

对工作全力以赴是一件好事。但是对待任何一项工作都尽全力的话,反而有风险。当任务扎堆忙成一团的时候、当截止日期近在眼前的时候,人们就容易犯错误。不允许任何偷工减料、强迫自己做到100%,这种工作风格迟早会导致某一天压力集中爆发,接踵而来一场大的失误。

比如说,不管是什么企划都以100分满分为目标来制作资料。女性也是努力一边工作一边育儿做家务。

有这样的理想是没错的,但压垮了身体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恰到好处地付出精力”“一开始不追求完美,首先把目标定在及格分”。这样从容不迫地给工作分配一下“轻重缓急”,才不至于压垮自己。

为什么日本社会中人们喜欢“较真”

20岁30岁时积攒的“毒素”会在40岁50岁时发病

我感觉不光日本男性,日本女性兼顾工作和家庭、两个方面都要做好的“成功压力”也太大了。心中“不能原谅自己”的话,一点小事就容易导致愁眉不展,甚至精神崩溃。

这个时代,人们拥有近乎100岁的人生。也许将来的人在70岁之后也不得不工作。那样的话,年轻时过于为难自己、消耗了精神和体力,就可能无法“长期工作”了。我们不能忽视了这个风险。

20多岁30多岁的年轻人经得起折腾。但是过度的工作压力和消极思维会导致体内“毒素”不断积压,在40多岁50多岁之后爆发成疾病。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养成将失败、失误转化成人生经验的积极思维方式。本来日本的黑心企业就多,过于认真、过于消极是熬不下去的。

工作时,有一个简单方法可以保持心理健康。那就是向知心的同事、朋友、家人抱怨。跟别人说一下“我搞砸了……”能让自己的心情轻松一点,也许还能得到别人的建议。不要一个人承担,多和别人保持联系,这是人们在危急时刻的支柱,也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本文来自网络,本文观点不代表知日本立场,知日本仅提供信息展示。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知日知日
上一篇 9月9日 17:53
下一篇 9月9日 17: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