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季,日本老牌百货高岛屋在中国上演了一出连环戏。
6月24日,高岛屋上海百货店张贴告示,“本店继续经营下去已极为困难”,宣布将在8月25日终止营业。
但在最后期限来临前,高岛屋于8月23日戏剧性地宣布,“重拾信心继续经营”。
一时间,舆论哗然。外企败走中国市场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像这样最后关头留下的,高岛屋还是头一个。
当初为何要走?如今又为何要留?重拾信心后的高岛屋决意再闯上海滩,究竟胜算几何?

定局生变
8月底,当记者来到上海高岛屋探访时,多数店铺已经恢复营业状态。
负一楼的超市也已经开业揽客,在生鲜区域,新鲜蔬菜、水果、肉类摆满了货架。
日化、零食等区域的货架还空着,工作人员不时推着小车来回补货。
超市门口的空地上,7月31日至9月1日的“扫货季”还在继续进行。

整栋大楼里,只有少数几家餐饮店还在闭门调整。
午餐时间,从负一楼到七楼,美妆、服饰、母婴等楼层客流量较少。
但各家餐饮门店里却格外热闹,客流量不少。
此前的两个月,这里都在为最后的关门歇业做清仓热卖。
上海门店是高岛屋四大海外门店之一,也是其在中国唯一一家门店。
如果关闭,则意味着它退出中国市场。
自6月25日的“终止经营通知”张贴后,“退出中国”原本已成定局。
没想到8月23日有了转机,高岛屋又用一张告示宣布留在中国市场。
匆忙之下,一些已遣散员工的门店来不及恢复运营人力,只得挂出了“接待限量”的通知。

不少内部员工也是最后一刻才接到通知。
超市收银员张育慧说,自己8月23日才接到的电话,第二天就回来上班了。
七楼一家日料店的服务员谈及高岛屋的变化很兴奋,“这样(不关店)最好啊,我们都希望它不要关门。”
如今,告示已贴,旧部也陆续召回,“退出中国”这事儿就算暂时翻篇儿了。
搁浅上海滩
高岛屋积弊已久。
在业内人士看来,高岛屋上海百货店经营之困非一朝一夕,关门早在预料之中。
1831年成立于日本的高岛屋,算来有近190年的历史。
其最初只是一家织品零售商,而后才逐步发展成了连锁百货的模式,与大丸、伊势丹并称为日本三大百货集团。
2012年,高岛屋初到上海开店。
当时就有业内人士对选址提出了质疑,相比于黄浦区、卢湾区等黄金地段,高岛屋最终选址于日本人、韩国人聚居的古北一带,开设一家4万平米的商场,着实令人不解。

对高岛屋来说,高度的不确定性下,风险与机遇并存。
房东虽情深义重,减免租金,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能否存活下来并扭亏为盈,关键还要看市场买不买账。
据一位店员透露,打算重振旗鼓的高岛屋上海百货店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正准备花些时间引入新品牌。
不知这一番调整之后,能否让高岛屋否极泰来,在上海重获新生?
本文来自网络,本文观点不代表知日本立场,知日本仅提供信息展示。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